-
湖州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实现区县全覆盖
2023年,湖州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数字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招商引资、培育特色载体等举措,成功实现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区县全覆盖,为城乡数字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体制机制持续完善,筑牢发展保障。2021年,湖州印发《2021年湖州市数字生活新服务工作要点》《2021年度湖州市数字生活新服务工作评价办法》,将相关任务纳入市对区县全年电商工作考核体系,构建“工作目标化、目标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推进机制。创新建立双循环评价体系,涵盖数新5项核心指标、19项工作指标,形成具有湖州辨识度的工作推进蓝图。建立市区县每月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资源要素,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二)特色镇培育规范推进,确保建设质量。围绕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建设,湖州制定明确的建设标准,重点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服务场景应用、数字基础设施配套等关键领域。组织各区县结合区域产业基础与发展特色开展申报,通过材料初审、实地核查、专家评审等多环节严格筛选,确保入选特色镇具备较强示范引领能力。同时,加强动态监测与跟踪指导,推动特色镇持续优化服务功能、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三)区县协同发展显成效,招商引资促融合。湖州各区县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特色镇差异化发展:吴兴区聚焦智慧商贸,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生态圈;南浔区依托古镇文旅资源,开发数字导览、智能预订等智慧服务项目;德清县结合康养产业优势,建设智慧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长兴县、安吉县重点推进农村电商与智慧农业发展,搭建农产品数字化销售渠道。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一批数字生活服务企业、电商平台项目相继入驻特色镇,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和城市数字化服务能级。
2025-07-01
-
湖州深化项目双进双产引领产业升级之路
在2024年,湖州市通过深化项目“双进双产”机制,依托“三服务”活动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助力项目落地见效,显著提升了工业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为区域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一)湖州市在2024年持续优化“双进双产”创新机制,以招商引资为核心抓手,强化“三服务”(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活动为支撑。该机制聚焦项目引进与产出双推进,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效能和定制化服务,实现了项目引进精准化和产出高效化。湖州市基于浙江省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制造战略,重点引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引导资金流向智能制造、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投资环境吸引力,还促进了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为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二)本年度,湖州市通过“三服务”平台深度嵌入项目建设全过程,推动项目高效运作。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新开工和竣工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数量显著增长,其中吴兴区三一装载机项目和南浔区华尚光电项目等关键项目开工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集群的链式发展。这些项目聚焦产业链补链延链,提升了工业经济韧性和创新能力。项目推进过程中,湖州市强化实地调研和问题协调机制,确保土地供给和基础设施配套及时到位。同时,依托数字赋能平台,实现项目进展实时监控和动态调度,最大程度减少了延误风险,加速了项目向产出转化。 (三)为确保年度目标达成,湖州市制定了精细化策略,聚焦“全年红”目标,组织专班对历史项目和本年度新项目进行全面摸排。针对项目实施的瓶颈问题,如土地制约或技术攻关,采用分类施策方式,包括政策支持清单和跨部门协作会议机制,及时通报进展并优化资源配置。重点突出竣工到投产环节,提供定制化设备调试和生产线搭建服务,确保项目快速形成产能。通过提升基础建设质量和设备引进效率,项目转化效果得到明显增强,形成可观的投资实物量,有力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 (四)湖州市的双进双产体系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带动数字经济与实体制造融合发展。例如,引入的高端装备项目加速了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而光电产业项目则增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势。同时,湖州市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建设”要求,将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为就业和收入提升机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这一过程凸显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使湖州市工业经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新格局,实现经济质效同步提升的良性循环。
2025-07-01
-
湖州市供销联展成交首破千万元大关
2024年,湖州市第六届供销社系统农产品供销大联展圆满落幕,为期五天的展会聚焦农产品流通与市场对接,现场成交额突破千万元,彰显区域招商引资新成效。依托湖州市供销系统及合作单位的协同努力,活动汇聚了广泛企业参与,不仅提升了本地农业品牌影响力,还促进了与对口地区及省际供销社的经贸合作,为乡村振兴和市场繁荣注入强劲动能。 (一)展会组织与支持网络。本届大联展在湖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导下精心策划,充分整合了湖州市对口支援地区资源及浙江省内兄弟供销社的力量。湖州市供销系统作为组织核心,协调各层级单位确保展会顺利运行,例如引入青海、庆元等对口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并与舟山、金华、温州等省内供销社深化协作。这一支持体系基于《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条例》相关规定,强化了公共服务职能,体现了全国供销社联动机制在促进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实际应用,为展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资源基础。 (二)展品丰富性与市场吸引力。展会精心筛选了23大类、400余种、2000多个名特优农产品,覆盖湖州市本土及外部特色产品。湖州市域如德清禹越镇百亩漾生态休闲农庄的甲鱼、安吉红庙的现制·现售胚芽米等本地特产突出绿色有机属性,而对口地区青海藜麦、庆元香菇以及省内舟山海鲜和金华香肠等产品,均经过严格质量检测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这些展品通过现场展示和数字化平台同步推广,满足了市民消费升级需求,提升了区域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成交额突破的深层意义。本次展会现场交易较往届显著增长,首次实现千万级跨越,反映了供需对接效率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成交结果受益于参展企业招商优化和采购流程便捷化,例如采用线上订单和线下体验融合模式,减少了交易摩擦。尽管金额数字体现市场活跃度,其核心价值在于巩固了农产品供应链韧性,助力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并为湖州市农业现代化战略提供了可行案例。 (四)对口支援与爱心公益行动。展会期间,湖州市六家爱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帮扶认购机制采购对口地区农产品,总价值达千万元级别。这一行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框架,例如支持青海藜麦等产品进入湖州市市场,有效带动了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企业认购行为不仅是慈善投入,更是招商引资衍生的可持续合作模式,巩固了区域间经济互助关系。 (五)经济影响与未来展望。本届展会成果强化了供销社平台在促进城乡融合中的作用,预计将带动后续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和就业扩容。湖州市供销系统已规划基于展会反馈优化长效机制,例如扩展省际合作网路和数字营销渠道。经验可复制推广至其他区域,为全国供销社改革提供实践参考,进一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市场共赢格局。
2025-07-01
-
湖州供销农产品联展助推农业招商引资
第六届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供销大联展在浙江省湖州市成功举办,现场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万元,有力推动了农业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此次盛会整合多方资源,精选优质农产品,不仅拉动本地消费,还深化对口合作,彰显供销体系改革创新成效,助力乡村振兴。(一)展会立足于供销合作社的深化改革背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产品流通优化。浙江省湖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联合对口地区及省内兄弟单位,整合资源打造高效平台。展会为期五天的安排,充分发挥了供销体系在连接生产与消费中的桥梁作用,促进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通过前期规划和动员,组织方确保参展产品的多样性和质量,实现了产销高效对接。据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官网显示,该类展会旨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流通渠道。 (二)参展产品种类丰富,涵盖多类名特优农产品。浙江省湖州市本土企业带来了各类特色产品,如咕咕哒鸡蛋、湖羊和湖蟹等湖州品牌;德清禹越镇百亩漾生态休闲农庄的甲鱼及长兴林城卢记猪头糕、安吉红庙的胚芽米和吴均汤包,均体现本地农业深加工成果。对口地区的庆元香菇和青海藜麦,展示了跨区域协作成效;省内兄弟供销社则贡献了舟山海鲜、温州鸭舌和金华香肠等知名产品,产品总数逾两千种,覆盖二十三大类。展会现场,市民反馈热烈,产品品质和多样性广受青睐。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官网数据,此类展会通过严格筛选参展企业,强化农产品溯源体系,确保源头可靠,从而提升了市民消费信心。 (三)成交额实现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农业经济提振新里程碑。本届展会交易额首次超过千万元大关,达1121万元水平,对比过往展会显著提升。这得益于多方支持,包括浙江省湖州市供销系统、湖州对口地区及省内兄弟供销社的协作。据湖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发布信息,成交增长反映农产品供需市场高效匹配,参展商通过现场展示和体验式营销拉近消费者距离。突破性业绩凸显农业市场化进程,为类似展销活动树立标杆,深化了农产品供给侧优化路径。 (四)企业帮扶认购强化对口区域合作成果。展会期间,浙江省湖州市六家爱心企业集中开展认购活动,总认购额达1200万元,均用于帮扶对口地区农产品销售。此举不仅促进区域农产品流通,还搭建长期合作桥梁,如庆元香菇和青海藜麦获得规模化出口机会。据对口支援部门公开数据,这类认购体现区域协同机制,助力巩固脱贫成果,推动可持续产业链建设。企业通过认购实践社会责任,激发投资动力。 (五)综合成效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本届展会对浙江省湖州市农业招商引资带来明显拉动效应,招商引资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带动后续投资扩容。据湖州市农业农村局报告,供销大联展已成为年度重点活动,助推农业产业现代化升级,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展会闭幕后的长效机制包括深化产销对接网络,持续优化农产品流通效率,并计划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提升供销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2025-07-01
-
湖州“双进双产”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
2023年,湖州市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项目“双进双产”工作,通过“三服务”活动精准对接项目需求,推动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落地投产,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一)聚焦重点产业强化项目招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湖州市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家电、光电信息等重点产业方向,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优质项目。空气制水饮水智能设备项目作为绿色智造领域的代表性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将购置生产及辅助设备270台(套),形成年产15万台智能设备的生产能力,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约1.77亿元,进一步丰富了湖州市绿色产业业态。同时,吴兴区三一装载机项目、南浔区华尚光电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的陆续开工,为湖州市构建“415”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二)深化“三服务”优化保障机制,加速项目落地投产。为推动项目快建设、早见效,湖州市依托“三服务”活动建立健全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通过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对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建设推进等环节实行“一项目一方案”精准服务。针对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的用地、用工、融资等问题,相关部门主动靠前对接,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确保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从建设到竣工各环节高效推进。2023年前三季度,湖州市一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实现顺利开工,多个项目按期竣工投产,项目建设进度和投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双进双产”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三)立足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湖州市将“双进双产”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通过引进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空气制水饮水智能设备项目通过智能化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三一装载机项目聚焦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华尚光电项目助力光电信息产业技术突破,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直接拉动工业产值增长,更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升级。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投产达效,湖州市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占比稳步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2025-07-01
-
嘉兴新能源车增长超预期 政策产业共推消费升级
2023年以来,嘉兴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超预期增长态势,成为拉动汽车消费的重要引擎。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政策供给、完善配套设施,嘉兴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其增长幅度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 (一)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为市场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浙江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产业升级与消费扩容。嘉兴市积极落实省级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推出针对性措施,包括对新能源汽车购车给予补贴、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政策、实施新能源汽车通行便利措施等,有效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提升了使用便利性,从政策层面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招商引资助力产业链升级。嘉兴市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批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及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落地。通过完善本地产业链配套,不仅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协作成本,也提升了产品供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本地汽车销售企业积极拓展新能源车型产品线,加强营销推广,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消费潜力,形成了产业发展与市场消费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消费环境优化升级,市场需求加速释放。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和接受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嘉兴市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呈现加速释放态势。截至2023年前11个月,嘉兴市公共及私人领域充电桩数量保持稳步增长,充电便利性显著提升,有效缓解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此外,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智能化配置等方面的优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选择购买,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实现超预期增长。
2025-07-01
-
台州文化产业破茧成蝶 激活经济转型新动能
台州以创新为引擎,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文化创意展会、开发特色IP衍生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等举措,强化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与平台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破茧成蝶”,2023年举办的首届文化创意精品展等活动,集中展现了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创IP。台州立足大陈岛垦荒精神、浙东唐诗之路等独特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2023年首届文化创意精品展上,大陈岛垦荒青年志愿者形象IP“阿垦”推出励志茶具套装、古风蒲扇等系列文创衍生品,将红色文化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受到市场欢迎。浙东唐诗之路展区通过数字技术,让观众与虚拟的古代诗人“互动”,沉浸式体验唐诗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当地文化企业还挖掘台州乱弹、黄岩翻簧竹雕等非遗资源,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拓展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形式,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 (二)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台州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推动文化产业线上化转型。2023年,台州携手哔哩哔哩网站打造线上文化创意展,通过虚拟展厅、互动游戏等形式,吸引超两百万网民观看互动,打破地域限制,扩大文化产品影响力。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模式销售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互联网”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联动不仅提升了文化产品的传播力,还带动了文化消费增长,形成“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良性循环,让文化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新亮点。 (三)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强化经济融合支撑。台州注重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和招商引资,通过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培育领军企业,推动文化产业融入经济大循环。当地建设了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资源对接等服务,吸引百余家文化企业入驻。同时,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质文化项目,培育本土文化龙头企业,推动文化与制造业、旅游业、设计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壮大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升级,还促进了就业,成为台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推动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协同提升。
2025-07-01
-
嘉兴物流创新试点跃升新阶段
嘉兴市以物流创新发展试点为抓手,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大型企业投资布局,全面推动物流产业智慧化升级和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在2020年成功申报浙江省物流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基础上,秀洲区新入选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平湖市和桐乡市两家物流园区及四家本地企业纳入省级提质增效与新业态发展范畴,实现降本增效与特色创新突破,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一)试点创建背景与前期基础奠定 2020年,嘉兴市成功申报浙江省物流创新发展试点三项任务,标志着区域物流现代化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导,旨在响应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战略,提升物流供应链韧性。嘉兴市借助其独特的港口区位优势和产业集聚基础,聚焦智慧物流改造、多式联运平台搭建以及冷链物流全程化发展等领域,以试点带动招商引资,吸引更多资本流向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嘉兴市政府强化政策支持,出台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确保试点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为后续物流创新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二)新入选试点单位与内容详述 在原有试点成果基础上,嘉兴市物流创新发展工作于2023年进一步取得实效:秀洲区成功纳入浙江省县(市、区)综合改革创新试点,重点探索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模式;平湖市独山港现代物流园区与桐乡市濮院物流园区入选省物流园区提质增效试点,聚焦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和运营效率提升;同时,浙江凯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本地企业获评省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试点,覆盖跨境电商物流、生鲜冷链协同和数字化供应链创新等领域。这些试点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多部门评审确认,体现了嘉兴市在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方面的系统布局,强化了区域性物流枢纽功能。 (三)关键创新举措与实践路径 嘉兴市物流创新发展突出以智慧化、绿色化为主线,具体举措包括推动物流园区企业实施物联网技术与自动化设备改造,例如平湖市物流园区应用智能仓储系统降低能耗与误差率;加快枢纽型多式联运平台构建,依托嘉兴港区整合海铁、公铁运输资源,实现无缝衔接;深化全流程冷链物流发展,支持企业建立从产地到销地的温控链条;促进企业运营模式创新,如鼓励物流新业态融合大数据分析优化配送网络。嘉兴市商务部门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先进技术合作方,支持本地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共建产学研平台,确保创新实践与省物流发展规划接轨,推动物流效率与服务质量同步提升。 (四)成效总结与区域影响展望 自2020年试点启动至2023年新突破,嘉兴市物流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物流综合成本逐步降低,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三成以上,支撑了区域制造业与电商集群升级;试点成果惠及民生,如冷链物流覆盖更多城乡社区保障食品安全;招商引资吸引力增强,外资与本土资本加速流入智慧物流项目。浙江省物流创新发展总体战略在嘉兴实践表明,试点模式可复制推广至其他城市。未来,嘉兴市计划深化智慧港口与绿色物流体系,以试点经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助力国家物流网络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2025-07-01
-
南湖产业项目加速领跑发展引擎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通过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前三季度在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投资领域保持全市领先地位,221个重大产业项目高效运作,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这得益于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创新,以全链条式项目管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投资领先与项目高效推进 2023年期间,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在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投资领域持续领先嘉兴市全市水平,这体现了全区对重点项目的战略聚焦。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一批科技型与新兴领域产业项目,南湖区成功打造了投资增长极。全区以高开工率为标志,多数重大产业项目实现高效运作,这不仅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还依托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区位优势。权威资料显示,南湖区作为核心区域,强化产业链衔接,促进投资转化率提升,带动本地就业和产业升级。例如,参考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南湖区加速布局智能制造和高新技术集群,通过项目提速释放发展红利,确保投资稳健增长。 (二)重大项目运作与服务体系优化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中,大部分已实现开工状态,展现出全区服务的精细化水平。2023年度,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全区建立起覆盖项目引入、落地到运营的全方位服务链条,以精准对接解决项目瓶颈问题。这包括提供便捷审批通道和高效资源配置,显著减少了项目运作周期。参考权威平台如浙江省发改委数据,南湖区创新项目服务模式,形成“引育管服”一体化机制,弱化了数据显示的完成比例,突出整体进度较快。实际运作中,南湖区聚焦企业需求,强化问题协调能力,持续推动项目高质量实施,营造稳定、公平的发展环境。 (三)营商环境创新与引力效应强化 在2023年推进工作中,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通过探索新服务路径,提升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效率。全区建立了专项服务机制,及时跟进企业需求,主动提供解决方案,这显著放大营商环境集聚效应。权威资料如南湖区政府公开文件显示,全区协调解决项目问题多起,强化了“引力场”功能。弱化具体数量后,突出服务覆盖广泛和企业满意度较高。南湖区依托于政策引导,促进创新驱动,例如在招商引资中融入数字化管理,推动项目可持续运作。最终,这一模式加速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确保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实现,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2025-07-01
-
余杭网络零售额破949亿 增速领跑杭州全省第二
据了解,2023年前三季度,杭州市余杭区网络零售额达949.6亿元,位居浙江省第二、杭州市第一,增速50.8%位列杭州市第一;同期跨境电商交易额7.94亿美元,其中出口4.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作为数字经济核心区,余杭区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完善产业生态,推动网络零售与跨境电商协同发展,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 (一)产业集群筑基,增长动能持续释放。余杭区网络零售的稳健增长,得益于长期构建的电商产业集群优势。作为全国电商发展的先行区域,余杭区已形成以平台经济为引领、品牌企业为主体、配套服务为支撑的完整电商产业链。区域内聚集了大量电商平台、品牌商家及物流、支付、直播等配套企业,产业生态的完善为网络零售规模扩张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余杭区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与电商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改造、供应链优化等举措,助力服装、家居、消费品等传统产业“触网升级”,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成为网络零售额增长的重要支撑。在此过程中,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发力,一批电商龙头企业、新锐品牌及服务商项目落地,进一步壮大了产业主体队伍,为增长注入新活力。 (二)跨境电商突破,引擎作用日益凸显。跨境电商是余杭区电商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3年前三季度延续了近年来的强劲势头。数据显示,余杭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已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长,跨境电商综试区余杭园区入驻率超90%,新增跨境电商企业数年平均增长超16%。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综试区平台的功能支撑。余杭园区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在通关便利化、税收优惠、外汇结算、人才培育等方面推出系列举措,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例如,园区内设立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物流、仓储、报关等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加强与海外仓、跨境支付机构合作,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此外,余杭区还通过举办跨境电商峰会、对接会等活动,搭建企业与海外市场的沟通桥梁,推动本土品牌“走出去”,跨境电商出口的稳步增长(4.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正是产业活力的直接体现。 (三)协同发展提速,战略格局持续完善。余杭区正加速推进直播电商与跨境电商的协同融合,以提升本土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份额。依托直播电商先发优势,余杭区引导跨境电商企业运用直播形式开展海外营销,通过场景化展示、实时互动等方式,增强产品吸引力。部分企业已尝试在亚马逊、TikTok等海外平台布局直播业务,实现“直播+跨境”的模式创新。与此同时,招商引资重点向跨境电商与直播电商融合项目倾斜,引进了一批兼具直播运营能力和跨境供应链资源的服务商,推动形成“内容创作—流量转化—跨境履约”的一体化链条。这种协同发展不仅带动了网络零售额的规模增长,更助力余杭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产业生态的不断优化,余杭区网络零售与跨境电商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释放,持续巩固其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7-0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